ESPN资深体育“老炮”万欣:优秀的体育记者要把故事写进灵魂 | 体育职人圈
“
”从体育产业生态圈成立伊始,我们就把关注群体和服务对象锁定为两个,其一是体育产业,其二是体育产业中的人。在体育媒体的工作中,体育记者往往工作在赛事的第一线。接触到的人和事也是最真实的。
很多球迷往往很羡慕记者能够和他们心中的巨星近距离亲密接触。万欣老师作为现在ESPN工作的资深文字记者,将带来他的职场心得和让他印象深刻的职业见闻。
本期体育职人圈讲师简介
万欣,资深体育记者,现任ESPN大中华区项目经理。他曾先后供职于美国世界日报,美国中文电视、ESPN等媒体,拥有超过15年的体育大赛报道经历,现场采访过2届奥运会、6次NFL超级碗,13次美国网球公开赛。
在这次活跃的线上分享会之后,有不少人都在期待和敦促这一期的内容沉淀了。今天,生态圈以音频+文字的形式,为您整理了本期课堂的精华部分。您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及喜好,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温习。
点击下方的绿色播放按钮,收听本期课堂音频实录
以下是万欣讲座的文字精华整理:
一、如何成为一名体育记者
体育记者不等于球迷 ——扬基公关取消日本记者采访资格
先要告诉大家的是,进入行业之后,体育记者的身份就不能与球迷划等号了。有一段经历我觉得要跟大家分享一下,这是我2007年采访MLB遇到的故事。
洋基队传奇投手罗杰-克莱门兹(Roger Clemens)当时是最后一年的比赛,而在扬基队中也有日本球员,所以该队的比赛总会有不少日本记者随队采访。在那场赛前练球的时候,日本一名记者专门找到克莱门兹签名,洋基队的公关在看到了后,随后禁止该名记者进入球员休息区和新闻发布会大厅,取消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证件。
现场记者被触动很大,日本的记者甚至都哭了,但签名的事情,赛事方以及球队方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,作为体育记者必须要知道,有些本属于球迷的事情已经完全变成了职业禁区。
为什么要先讲操守——超级碗布雷迪球衣遭窃
作为记者第一门课是职业操守,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。今年的超级碗,爱国者的四分卫球衣在更衣室丢掉,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事。事后证明是被墨西哥记者偷走了,这个事情为电视台,国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名誉损失。
二、体育记者的“3P”准则
体育记者准则就是三个P打头的单词:Professional,Prepared 以及 Plan
穿衣戴帽,各有一套
先来说第一个“P”,“Professional”职业化。比如采访NBA,新浪在每个地方会请当地的留学生以及工作人员,这些华人有些地方不是特别的职业化。作为采访记者,在美国不能穿牛仔裤,出镜记者一定要穿西服或者化妆。而穿着人字拖,背心短裤等衣着,更是对职业的不尊重。
从一场典型NBA赛安排看记者工作流程
第二个P打头的单词,即“Prepared”做准备。比如骑士与凯尔特人的东部决赛,球员热身时间以及公开采访等等时间,都是安排好的,所以要准备好提前量的时间,去签到以及安排采访。
准备好一切预案
而对于文字记者来说,赛前的稿件就要准备好。更衣室的采访是需要与球队公关做沟通,采访结束后需要进行稿件的修改。结束后,立刻需要走到媒体室,参加赛后的采访。文字记者需要写稿,出镜记者也要打好腹稿。NBA的记者是要从4点到凌晨2点的工作量,棒球以及橄榄球都是差不多的流程,很多预案都要准备好。
所以,最重要的就是“Plan”,即计划。比如当年“林疯狂”期间,需要在赛前准备好他说的话,以及赛后的话,这些都是被关注的要点。
三方面都做好,就算是比较合格的一个体育记者了。
三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体育记者
为了更上一层楼,我们来讲讲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。现在大家通过海量的新媒体,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,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素质的人。我在这里谈谈我的感受。
文字记者:春秋笔法vs客观报道
文字记者以写文章为主,春秋笔法也就是花里胡哨的写法,写评论需要有自己的观点,而观点则是从日常的观察得来的。
在罗斯还在公牛队的时候,有一次来纽约麦迪逊打比赛。接受采访时,他坐了一个木板凳,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包围着他,其中有一个非常资深的老记者,老人用的都是换带的录音笔,在老人换带的时候,罗斯说“大家等一等老人”,然后等老人换好录音带后,才继续回答问题。我当时就以这个点切入,讲球员为人第一,球技第二。让大家对罗斯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
电视记者:啰里啰唆vs简明扼要
在场内的记者,有三分钟的时间,可能会紧张,作为一个专业的电视记者一定要避免口头禅。如何避免,就是需要准备,计划等等,刚刚谈到的几个“P”,有了层次分明的介绍赛场的情况就会比较重要。大家喜欢看美女记者,但她们除了美貌之外,气质、以及对于赛场的观察可能更为重要,很多台前呈现出来的东西,都是她们训练很久的基本功。
四、美国几大体育媒体概述
CBS:主要经营大学男篮“疯三”赛事以及每周日的NFL橄榄球比赛。
FOX:依靠NFL橄榄球赛事起家。主力经营MLB职棒(世界大赛)、拳击以及各个体育联盟的季后赛。
NBC:奥运会是其运营的重点,但其剪辑奥运会经常被吐槽。另外还有大学美式橄榄球以及NHL冰球。
ESPN以及ABC都属于迪士尼集团,ESPN转播NBA常规赛和季后赛,总决赛会在ABC电视台转播。而大学橄榄球赛也是ESPN直播强项,还有经典的“周一晚橄榄球”(Monday Night Football)。
五、体育记者行业的存亡
体育记者也面临着机器人的挑战,所有行业都会面对这个问题,这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剑。
作为体育记者,在未来可能会被更多智能化的机器人来替代写比赛战报,这在美国职棒小联盟的比赛中曾应用过。因为战报写多了,就会有一个类似八股文的模式供以机器人学习操作。
后来,大学篮球以及女篮的比赛都会使用机器人来负责战报工作。准确性,时效性都是不比人差的,而且节省了很大成本。包括腾讯的DREAM WRITER项目,也是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,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,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的产品。对于现在入行的记者,可能这部分基本功就不会是你的看家饭碗了。因为机器人已经可以慢慢替代记者了。
可机器人没有独特的观察力,人却有。
机器人根据数据写出来的东西是准确的,但是对于体育记者来说,他们的优势就是想法以及观察力。这是体育记者能够立足的最关键东西。体育记者,本质上就是讲述体育场内外故事。讲赛前,赛后甚至一些有感情的故事。比如洋基球场的厚重历史,甚至承载了整座纽约城的发展史。
老扬基体育场
08年9月21日,是扬基在老球场最后一天的比赛,我当时就在现场报道。在那么破旧的地区,老球迷在墙上刮东西,他们希望把球场的墙皮以及石子拿下来留作纪念。这是体育记者做为“人”,能够观察到的。后来这些东西甚至都会被拍卖到很高的价格。这份报道就是机器人写不出的,只有人才能写进灵魂的故事。
老球场旁建起了新球场
刚刚进入体育圈,第一次采访网球公开赛,能够进入球场就感觉幸福,兴奋。所以回到第一个问题,从一个球迷转变为记者需要这个过程。08年奥运会以及温哥华奥运会,拿着记者证,还有票,还有另外证明,当时就有人出10万加币要买我的票。但是这个是金钱不能衡量的。
再比如第一次见到勒布朗,就觉得仿佛见到了神,但几年之后,这种感觉也会慢慢冷却下来,如果没有冷静下来采访或者提问,事后你会觉得你没有尽到自己身为媒体人的一份职责。
没有最棒的,最好的,只有更好的。作为记者,要客观,在未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,就会发现观众会跟随你自己写的东西一同成长。这些东西在你多年后回头看都是积累的财富。
人即便不能被机器人取代,也不能安于现状。人的故事是最重要的。
问答环节:
想问下万欣老师 您做过这么多大赛的采访 那一场比赛让您印象最深刻?为什么?
答: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变化,答案也是会变化的。看了这么多年,让我现在选一场最有印象的比赛,还是今年的超级碗决赛。
我在上课过程中,学生提的较多的一个问题是:很多时候体育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好区分,想听听您如何解释,谢谢!
答:这个问题很好。我们在美国也经常讨论两者的区别,这主要牵扯到中美两国报道方式的不同。美国人习惯先讲客观事实,但中国媒体喜欢很多夹叙夹议的写法。纪实散文的写法是美国媒体不太常用的。两者各取千秋,国情不同,大家阅读习惯也不一样。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写法,只要不违背事实,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体育记者一定是要读记者之类的专业么?还是说我只要具备了某些技能就可以?
答:不一定必须是记者专业的。在信息轰炸的年代,真正培养体育记者的院校也没有那么多。我认识很多体育记者,原先也是干财经以及别的方向的,但对这个职业感兴趣,就进入这个行业了,同样可以做得很好。“英雄不问出身”。
我们有很多院校开设了的体育新闻专业,那么在高校这方面,怎样的教育才算的上是完整?(或者说,高校对体育媒体人的教育,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?)
答: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。每个高校的情况都不同。设身处地来看,高校给学生提供机会最重要,而不是提供单纯的体育知识。
我在德州理工大学学习的体育管理时,每个课程都有很多课外的实习机会。我当时去一个中学实习,与当地的小孩子互动就学习到了很多。也希望高校的院校和专业,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,学校来帮助实操过程中的答疑解惑,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。中国现在已经过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,学校应该满足市场需求产生对口的人才,给在校学生提供同样的机遇。
您最为熟知并了解的一项运动是什么?对于体育记者来说,需不需要刻意培养一门最专长的赛事项目?
答:我小时候练过网球,后来在美国担任了网球的助教,这也变成了我最为熟知的一个项目,跑了非常多的美网的现场报道。有一个最为专长的项目,是一个加分项,而不是必需项。有很多美国的体育记者,自己从事的领域并不是自己最擅长运动的领域。例如查尔斯巴克利,身为体育评论员常拿自己的篮球生涯来说话,但这并不代表,非运动员出身的人就做不好体育记者这一行了。
万欣老师您好!听了您的这么多故事真的很有感触,感觉做记者与当作家有相似的地方,这样的话您觉得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呢?另外最初用英文写作是不是会很困难?
答:自己的写作能力实在是再中培养的。刚开始时写战报,在翻译过程当中,你会了解到文章基本的写作手法与要求。在潜移默化当中你会逐渐成长。此外就要多写,以及对其他好文章保持很好的模仿与学习能力。英文我开始写过不少,还有很多中英双语的报道,写英文自然是更困难一些,但我要强调一下编辑的作用,有编辑会帮助你选题以及把关。这是一项团队合作,军功章不是只属于自己的。有语言的困难当然要自己克服,但也不要忽视团队的力量。
如何选择体育深度报道的角度?能否分享一些成功案例?
答:做新闻报道就像进了一座城堡,从哪里进去就关乎到角度。我想起一个词儿叫“哗众取宠”,什么是热点你报道什么,这也是一种角度,但并不是我欣赏的角度。
关于好的角度,我举个例子。有一年美网有一个中国体制外的运动员袁梦。她参加过两次美网,有一次输球了,之后哭泣的样子很是让我震撼。她的哭泣里包含着仇恨,怨念与懊悔。也是一种家庭压力下的宣泄,作为体制外的人,又承担着许多舆论的压力,都通过她的眼泪释放出来了。袁梦的“哭相”就是写作切入的角度。新闻的关注数与浏览数据当然很关键,但一篇让你与同事都满意的文章,也是成功的标准。
万老师,看到您的微信头像很有趣,是一个小石佛带着MLS标志的帽子,当中有什么故事吗?
答:这位网友的观察还挺仔细的。这是在美国一个朋友家,他家有个网球场,为了建设球场,外边砍了很多树,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佛像放在木头旁做装饰。我就把帽子放到了小石佛头上。样子很像是一个小石佛在坦坦荡荡地看体育,看世界,有一种佛家的思想也渗透在里面。很符合我对于体育记者的观念。于是就被我拿来当头像了。
分享人:万欣
编辑整理:葛思文、殷豪男
「体育职人圈」往期回顾,点击下方链接阅读+收听
苏锦:4项技能、3条通道和1份初心,体育编辑真不是看球嗑瓜子!
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关注我们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官网